2024年10月19日,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诊所法律教育”论坛召开。本次年会与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培养机制”论坛同期举行,由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承办,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论坛开幕式阶段
论坛开幕式由CCCLE副主任、北京大学杨晓雷老师主持,他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大元首先代表法学教育研究会向诊所委员会年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建议委员会的同仁们在年会之外也要多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交流。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杜焕芳致辞,强调法学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强调了实践导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五个改进方向,包括教育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体系、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介绍了浙江大学法律诊所的现状,强调诊所教育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要让学生走入实践,走下基层。中国人民大学龙翼飞老师向与会同仁做了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度的工作报告。
论坛主题发言阶段
CCCLE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许身健老师主持了论坛的主题发言阶段。
主题发言环节,CCCLE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桂君老师的发言题为“新时代诊所法律教育困境与出路”,指出了新时代诊所法律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接纳、思变、创新的应对策略,旨在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开辟诊所法律教育新局面。与谈人CCCLE顾问、武汉大学李傲老师高度肯定了韩桂君老师提出的困境,提出了法律诊所与其他法律实习存在巨大的不同,其独特性决定了其实际的价值,中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正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模式。与谈人CCCLE常委、烟台大学黄伟明老师指出法律诊所仍然是唯一,在困境中必须继续坚持,诊所老师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共同努力解决诊所教育面临的挑战。
CCCLE常委、吉林大学王军明老师的发言题为“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实践的对接”,通过梳理法科学生在适应法律职业时的困境,针对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切实提出了解决教育与实践脱轨问题的发展路径。与谈人CCCLE常委、大连海事大学李国强老师高度赞同王军明老师的观点,认为诊所法律教育面临挑战,需共同探索发展之路。他强调诊所教育应更本土化、接地气,满足中国需求。与谈人CCCLE常委、甘肃政法大学王月老师肯定了王军明老师的观点,指出诊所实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其情怀和思想境界的培养。
中央民族大学闫永安老师的发言题为“实务领域中刑事法律诊所教育的反思及其内容的位阶建构
”,充分肯定了刑事法律诊所在法律教育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能否独立出庭进行刑事辩护的问题,诊所教育应结合本土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谈人CCCLE常委、黑龙江大学胡东老师在闫永安老师的基础上提出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建议明确各阶段任务,结合实践教学,邀请法律专家真实授课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真实感。与谈人CCCLE常委、扬州大学李秀华老师肯定闫永安老师的观点,同时强调法律诊所更应成为实战型教学模型,要直面真实社会现状,强化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培养德法兼容、知行合一的法律人才。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周平老师发言题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诊所法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诊所法律教育面临新的要求,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师要更加精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完善育人方式和教育质量。针对全面深化改革教育背景下诊所法律教育的现实困境,切实提出相应困境的解决途径。与谈人CCCLE常委、中山大学罗剑雯老师对周平老师的观点表示了认同,提出研究生阶段要将诊所法律教育设为必修课,同时要将诊所法律教育纳入涉外法制人才培养体系。与谈人CCCLE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姚欢庆老师指出长期从事诊所教育工作的不易,并强调职业院校开展诊所教育至关重要,同时肯定学徒制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当深度投入以培养优秀学生。法学教育应走此道路。
诊所教师培训专题
10月19日的论坛主题发言结束后,诊所教师的年度培训活动于当天下午及晚间举行,CCCLE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老师担任活动总主持人。
本次诊所教师培训分为实地见学和技能培训两个阶段进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培训方式,取得较为良好的培训效果。

第一阶段为“诸暨枫桥见学实践活动”。10月19日午餐后,诊所教师七十余人从会场登车,奔赴“枫桥经验”陈列馆和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实地见学。
在“枫桥经验”陈列馆,诊所教师们参观并认真聆听了陈列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缺位、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治理方式的诞生、发展、升华的历程。参观过程中,教师们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深刻体悟了
“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诊所教师们切身实地了解了诸暨市深度贯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做法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成果,实地考察了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集群众接待、纠纷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诉讼服务及综合信息指挥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场所,划分精细的功能分区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地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实地见学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为下一步法律诊所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第二阶段为“诊所教师调节技能培训”。10月19日晚七点,技能培训阶段准时开始,CCCLE副主任、海南大学叶英萍老师主持了该环节。

在培训研讨阶段,CCCLE常委项焱老师以“诊所调解技能课堂教学法实训”为题进行了汇报,在本次汇报中,项老师分享了进行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经验,强调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强调了调解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法律在调解中的作用。在课程中使用诊所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模拟调解案例来学习调解技巧,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参与度。此外,她还讨论了调解教学的关键点,包括调解的弊端、调解计划的制定、调解程序的准备和调解步骤。通过使用真实案例和模拟调解,项焱老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调解技巧,并通过总结反馈来加深学生对调解技能的理解。她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与会老师就项焱老师培训内容,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疑点,展开了学术研讨。新老教师分享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对新教师有关课程性质、课程设置问题的细致解答和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价值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探寻,集思广益,取得了良好的讨论效果。CCCLE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汪世荣老师对整场会谈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与会老师就法律诊所教学所提问题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次会议聚焦于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方法、技巧、内容和效果的讨论,突显了法律教育领域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法律诊所课程的重视,法学教育更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心尽力教授法律诊所课程,并对教学评价体系中忽视法律诊所课程现象进行了反思,鼓励与会老师积极参与和探索法律诊所课程的未来完善新路径。
|